今天給大家分享下這位以《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是前列位也是目前僅有的一位獲此殊榮的非美籍華人攝影師——鮑德熹的話。鮑德熹曾6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1次獲得金馬獎最佳攝影,被授予香港銅紫荊星章。以下是他的話:
近來業界有呼聲希望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加入"最佳燈光師",香港電影攝影師學會經過討論認為這是多此一舉、重復和違反攝影工作定義的建議,我們實在不能支持和附庸!
我必須就什么是"攝影指導"和大家作一次闡述,以糾正業界可能對此職業的誤解!
電影攝影指導統管手下三個部門:
機器組(有關攝影機、鏡頭)、燈光組(有關燈光及布光)、重型移動機械組(有關軌道、遙控及機械)。在典型的電影拍攝現場,構成最重要的、也是人手最眾多的部門,否則拍攝不成立。
這完全跟導演組手下的副導演組(執行導演、第二組導演、第二至若干副導演、演員副導、場記、導演助理等等),和美術指導統領的眾美術副指導、道具部、置景部等等一樣。
攝影指導是影片中「線下」主創團隊中至為重要的一員(「線上」是指導演、編劇、出品人、制片人),因而在一切片中字幕都排在「線下」主創團隊的前列位(參照一切美國、英國電影字幕規格)。
攝影指導的職責多而繁重,其中包括:
一、制作前期(包括而不僅限于)
全面剖析劇本,從意念結構到隱喻以及字符
設計、建議、制定拍攝風格(包括燈光、色彩、構圖等等)
和導演就拍攝風格達成一致
和美術、服裝設計就風格統一進行密切溝通
制定攝影、燈光、重型移動機械器材表
幫助創作和批準拍攝故事版
所有拍攝場景的堪測
設計燈光平面圖(指大場景或廠景)
研究和通過拍攝周期計劃
制定和批準特殊拍攝設備、人力和測試
建議和調解各部門之間的拍攝技術問題
測試機器、鏡頭、主要演員化妝及造型
二、拍攝日(包括而不僅限于)
檢查和批準當天的工作量和拍攝順序
在彩排之后和導演一起設計拍攝鏡頭清單
以最迅速、合理的順序統籌該天拍攝
與前列副導演(執行導演)緊密聯系有關畫面具體要求
設計燈光最大體現故事、場景、人物
如果利用光線去強化和揭示角色心態
設計任何可能的光線變化、變色的程式
以最有效的燈光布局令鏡頭轉換之間達到最低的改動及變化
確認以何種鏡頭、機器、速度的拍攝
對各種鏡頭前濾鏡及燈光前顏色紙的決定
對移動軌道、遙控設備、手持的一切決定和技術操作
三、后期制作(包括而不僅限于)
參與后期制作期表中關于數字后期制作的討論
參與、指導色彩調整的全過程
批準最終特效合成
統一全片色彩風格
批準最后完成拷貝
參與必要的影片宣傳活動
攝影是通過光線來描述:不管是大自然、實景或外景拍攝、室內或廠景拍攝,一切都是光的藝術,沒有光線,就是全黑。只要有畫面,就有光線!一個不懂布光和利用光線的攝影不叫攝影,最多叫掌機。
一個不能掌控燈光的攝影就像是一個拿著筆但不懂畫畫的人,怎么能叫畫家?好萊塢可以讓一個從來沒有導演經驗的人來當導演,可是從來不會讓一個沒有攝影經驗的人來操控攝影工作,可見其工作不光從藝術到技術都有不可取代地位!
業界不少人混淆電影和電視攝影,甚至把攝影指導稱呼為「攝像師」,明顯把電視拍攝中攝像和燈光兩個不同部門混為一談,電視制作由于資本、時間的不足,每天拍攝量巨大,只能流水作業,特別是中港臺的電視制作,不得不分開操作(注:英美電視制作還是嚴格的攝影指導工作規范)。
而電影制作以大于電視十倍以上的投資和制作周期,當然在質量上大大超越電視劇。而電影攝影指導的工作也自古以來肩負重任。
香港的電影攝影指導也不乏由燈光師出身、不斷努力而成為真正的、名副其實的攝影指導。我們歡迎和鼓勵更多的燈光師,不斷學習攝影的藝術和技巧,將來成為出色的攝影指導。
結論是:電影制作中的燈光師是攝影指導的左右手,是一個從屬的職位。而電影金像獎和一切電影獎項都是表彰電影主創的成就。這也同等于現在沒有表彰「最佳副導演」、「最佳道具師」、「最佳副美術指導」、「最佳場記」、「最佳剪輯助理」等等等等。這也完全說明我們不同意金像獎設立「最佳燈光」獎項的原因。
——鮑德熹